lol大龙和远古龙作用

新闻动态
林徽因去世后,为什么能安葬八宝山革命公墓?她的荣光足以让世人震撼并难以超越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2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84

图片

1955年4月1日清晨,建筑学家林徽因去世,折磨她近30年的肺结核病,夺走了一代才女年仅51岁的生命。

林徽因去世后经特批,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。这座公墓是中国规格最高的公墓之一,主要安葬党和国家领导人、革命烈士、高级干部以及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物。

八宝山革命公墓原为明代护国寺。1949 年,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,由林徽因担任总设计师,设计这座新中国第一座国家级公墓。

‌林徽因墓位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二墓区,墓碑由丈夫梁思成设计,刻有“建筑师林徽因墓”七个字。

她的墓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座浮雕的试刻样品。当年她领衔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花纹,从敦煌壁画中提取莲花、牡丹、菊花、元素,还亲自去房山挑选汉白玉。她

躺在病床上咳血依然忘我工作,她虽然没有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,但这块刻着花卉图案的汉白玉碑刻样品,做了她的墓碑。国家给了她最高礼遇,这份荣光最为独特。

林徽因能破格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,主要因其在建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文化保护的特殊功绩,以及参与公墓设计的双重身份‌。‌‌

林徽因出生于1904年,192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回国,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与保护工作,与丈夫梁思成共同奠定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础,著写《中国建筑史》。她不仅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始人之一,还参与了新中国国徽、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国家级设计项目。‌‌

她主导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纹样设计,提出国徽设计中“齿轮与麦穗结合”的经典方案,病重期间完成《中国建筑特征》这一学科奠基性著作。‌‌

1950年她抱病主持八宝山革命公墓规划设计,提出“松柏林与六区结构”布局理念,墓区突出东方美感,呈现庄严肃穆的整体氛围,坚持“每块墓碑需完整接受阳光照射”的人文设计原则,成为公墓设计的重要贡献者。‌‌

林徽因的安葬突破常规,体现新中国对文化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——其古建筑保护工作被认定为“文化战场的特殊功勋”,而参与公墓设计更强化了身份关联性。‌‌

她的荣耀远不止安葬国家公墓:

1955年4 月 2 日,林徽因去世的第二天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正中刊登《林徽因同志逝世》,详细介绍她勘测古建筑、设计国徽的功绩。这是对她一生贡献的最高肯定。

林徽因的治丧委员会名单,也足够震撼: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、“中国力学之父” 钱伟长、中央美院院长张仃、哲学家金岳霖等,13 位学界泰斗为她治丧。

这些学术圈的顶尖人物聚在一起,只为送这位才女最后一程。

她设计的国徽、纪念碑纹样,至今仍是国家的文化符号。

时至今日,每年的清明节,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仍要去林徽因墓地清扫、祭拜。

因其在建筑、文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,她的墓区常年有鲜花和松枝摆放,祭扫者络绎不绝。

林徽因以其非凡才情与高尚品格,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爱戴。她如璀璨星辰,照亮了他人,也温暖了岁月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